市人大机关发挥职能作用 扛起责任担当
张伯苓校长的爱国“三问”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紧要关头发出的呐喊,莱州发展“三问”则是在莱州市转型发展、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深层叩问。时代与使命同辉,奋斗与责任相伴。全面建成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,是莱州的历史使命,也是每一位莱州人,每一位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共同的时代责任。大河有水小河满,小河无水大河干。只有个人成长与莱州发展同频共振、同向同力,把“市强民富宜居文明”当成最大使命担当,撸起袖子加油干,才能汇聚起更为强大的磅礴力量。越是在改革攻坚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,越需要在担当实干中提振精气神、锤炼好作风、练就真本领。结合人大机关实际,在以下几方面体现担当、展现实干。
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作为。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,积极稳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,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,视察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,调研海洋牧场建设,着力推进“三重”工作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。
推进依法治市展现新担当。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大工作,坚持调查研究先学法,审议发言符合法,决议决定遵循法,解决问题依据法。年底前,组织人大代表对部门、镇街服务效能进行评议,促进依法行政、公正司法。
促进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。坚持问题导向,围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、社保基金收缴运行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、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,促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,回应社会关切。
强化代表履职作出新表率。持续深化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和“双联”制度,提高代表建议督办质效,组织人大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、集中视察“三重”工作,持续激发示范引领作用,齐心协力服务和推动莱州高质量发展。
没有一种责任,比为脚下的土地奋斗更伟大;没有一种担当,比为美好的未来打拼更崇高。答好莱州发展“三问”,是每一名莱州人大机关干部的责任与担当,只要人人保持家国天下、志存高远的家国情怀,勇于斗争、越战越勇的精神状态,知重负重、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。
市政府办公室扪心“三问” 当好“三员” 勇做服务莱州发展的排头兵
莱州发展“三问”紧扣现实、直击灵魂、振聋发聩。市政府办公室作为全市政府系统的枢纽机关,率先垂范答好问卷责无旁贷。我们将结合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继续按照市委“狠抓落实、敢于担当、巩固提升”要求,时时处处扪心“三问”、当好“三员”,用实际行动勇做服务莱州发展的排头兵。
当好担当实干的“办事员”。带头践行“优秀才算合格”标准,着力提升学习、服务、思维、沟通、决策、创新、抗压、危机处理“八大”工作能力,培育“紧贴中心、敢于担当、勇争一流、事不隔夜”的“府办精神”,发挥承上启下、联系左右枢纽作用,确保形成强大工作合力。面上,搞好综合协调,统筹把握全局,确保政府工作有序推进;线上,加强配合联动,确保政令畅通,推动重点工作顺利开展;点上,坚持精准发力,始终持续用力,确保单项工作落实到位。
当好狠抓落实的“督办员”。严格落实“安排一次到位、通知一次下达、执行一次督办、每月一次通报、办结一次销号”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把督办落实作为一项硬指标、硬任务,继续实施重大事项“挂销号”督办制度,围绕重点指标、重点工作、重点项目,通过现场督导、下发督查督办单、电话催办、电视媒体曝光等形式,加大调度督导力度,敢于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,打通“中梗阻”、消除“庸懒散”,不断加强执行力、落实力建设,保障决策高效落实。
当好细致周到的“服务员”。带头做到“六个服务、四个满意”,用服务为群众解忧,用服务为发展助力,用服务为形象加分。围绕中心工作,全力发挥以文辅政、出谋划策的参谋助手作用,服务领导决策,确保领导满意;强化统筹协调,进一步提高办文、办会、办事质量和效能,确保基层满意;优化营商环境,全力护航企业发展,积极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,确保企业满意;办好为民实事,及时掌握、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,确保群众满意。
市法院党组坚持为民公正司法 为莱州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
莱州发展“三问”是莱州市转型发展、爬坡过坎、攻坚克难关键时期的深层叩问,也是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检视问题、落实整改的深入思考。目前,市法院审执工作已经进入年底收官冲刺的关键时期,今年全院收案数与去年同比增加了20%,要为这“三问”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,就必须把“撸袖子”的豪迈和担当与“加油干”的精神和作风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,在实干中提振精气神、锤炼好作风、练就真本领。
进一步服务中心工作。坚持新发展理念,主动把法院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,以高质量的执法办案服务改革发展。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、优化营商环境、转换新旧动能、防控金融风险、推进依法治市等重点工作,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,妥善审理好各类经济纠纷,创新破产审判模式,找准服务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落脚点,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。
进一步践行为民宗旨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,高标准打造“24小时自助法院”,确保诉讼服务24小时不打烊。坚持网上立案,扩大互联网法庭的适用范围,让群众“足不出户打官司”。妥善审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,高频次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,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,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。
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。按照繁简分流、轻重分离、快慢分道的要求,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加强非诉调解和速裁团队建设,着力构建多元解纷+速裁工作模式,努力做好诉源治理。完善审判团队建设,壮大基层法庭力量,让审判提速,为百姓解忧。强化智慧法院建设,加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践运用,加快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,努力做到案件立案上网,结案出网,全程留痕。
进一步打造过硬队伍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扎实开展好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坚持把讲政治与讲法律统一起来,不折不扣贯彻市委决策部署,充分体现到服务大局、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上。按照正规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的要求,认真落实从严治院方针,强化思想政治教育,提高干警业务技能,持续改进纪律作风,从规范司法行为入手,从坚守法律原则做起,确保每一个案件形象公正、程序公正、实体公正,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业务过硬、责任过硬、纪律过硬、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。
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提高政治站位 主动担当作为 助推全市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
市工商联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中,以莱州发展“三问”自我加压,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做爱国敬业、守法经营、创业创新、回报社会的新时代“莱商”,助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坚持政治引领,打造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莱商队伍。强化思想指导、党建领导、事业传导,开展“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新担当”教育实践,组织培训1000人次以上。积极推进非公党建“建组织、扩覆盖”,打造“岗位党旗红 行业争标兵”党建品牌,新建4处非公党建示范点。
发挥自身优势,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。继续抓好“双招双引”和搭建平台工作,与西交大青岛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辽宁省山东商会人才工作站。组织好台湾企业家、中企会企业家“莱州行”,争取年底前在深圳举办“双招双引”推介会暨广东省莱州商会成立大会。落实与农商行战略合作协议解决民企贷款问题,抓好总投资10亿元的环保装备科技产业园和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两大项目推进。
创新服务形式,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。出台《工商联领导与商会会员企业联系服务制度》,开展“走百企听民声,凝心聚力助推莱州发展”活动,实施“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”服务,组织“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万人答题活动”,印发材料1000份以上。建立工商联书画院和艺术团,举办“莱州财富论坛”,办好《商汇莱州》,开通“工商联抖音”。
丰富活动内容,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做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表率。调整工商联“民企帮村”精准扶贫工作委员会,印发《莱州“民企帮村”精准扶贫行动倡议书》,通过产业扶贫、就业帮扶、公益捐赠等形式,参与民企帮村、民企帮户100家以上,组织 “莱州市教育扶植基金”近70万元,帮扶困难学生200人以上。
夯实基础根本,为工商联事业持续走在前列提供保障。加大会员组织发展力度,研究出台《关于促进市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抓好基层商会、行业商会和园区商会以及异地商会发展,开展“四好”商会评选,年内新组建行业商会3家以上。加强机关作风建设,抓班子带队伍,努力构建“亲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(中共莱州市委组织部)
相关阅读